于受万画《聊斋全图》•147酆都御史•148陵县狐•149蛤
阴阳相接城外洞
回头宜念金刚经
白话缩文:
酆都县城外有个深不可测的山洞,相传是阎罗天子的衙门。洞中刑具均为人间制作。脚镣、手枷使用坏了就丢在洞口,县官再派人送去新的,天黑后新刑具就不见了。全部开支都记在县里账簿上。
有个姓华的御史行台到酆都巡察,听说此事后以为不可信,决意进洞查看,众人劝阻无效。于是,华手举着烛火进了洞,两差役紧紧相随。走了一里多路,烛火突然熄灭,只见宽阔明亮的台阶上有十几间大殿,并排端坐着许多官员,最东面有个空位。大官们见华到来,急忙走下台阶迎接。华问这是什么地方,官员们说是阴曹地府。华大惊,告辞要走,官员们指着空位说:『这就是你的位子。』于是拿卷册让他看,上面写着『某年某月某日,某某肉身归阴。』华想起家中老母幼子,不禁伤心落泪。
一会儿,有个金甲神人送来黄帛诏书,官员们看罢向华祝贺。原来是天帝阴间大赦的诏书到了,对华可依旧例赦免。华往回走时,眼前一片漆黑,看不见路。正在进退两难之际,一位红脸长须的神将告诉他:『诵读佛经,就可以出去。』华只记得《金刚经》,于是合掌诵经,即刻觉得一线光明照亮了前方的路,偶有句子遗忘,便立即会陷入漆黑之中。静心回忆起来再诵,眼前又会出现光明。一路走走停停,终于走出了山洞。与他同行的两位差役则下落不明。
文言缩文:
酆都县城外有洞,深不可测,相传为阎罗署。洞中刑具皆借人工。桎梏枯败,则掷洞口。邑宰以新者易之,经宿即失所在。
明有御史行台华公,来至酆都,闻之,不信。欲入洞一决其惑,众云不可。公弗听,乃秉烛入,以二役从之。入里许,烛暴灭。视之,阶道阔朗,有广殿十余间,列坐尊官,袍笏俨然。惟东首虚一座。尊官见公至,降阶而迎。公问:“此何处所?”答曰:“冥府。”公愕然,急告退。尊官指虚座曰:“此为君座,何可逃也。”遂出卷册示公,注云:“某年月日,华某肉身归阴。”公览之,战栗如濯冰水。念母老子幼,泫然流涕。俄,有金甲神捧黄帛诏书入。众官拜舞,跪听读罢,乃贺公曰:“适接帝诏,大赦幽冥,君可赦矣!”
展开全文
乃示公以途而出。数武之外,一片漆黑,不辨行路。公正窘苦,一赤面长髯神告曰:“诵佛经可出。”公乃合掌诵念《金刚经》,顿觉一线光明,映照前路。偶有遗忘,则目前顿黑;定想移时,复诵复明,乃得出。其二役,则不可问矣。
能饶人处且饶人
狐狸虽诡不知情
白话缩文:
陵县李太史家中的玉瓶、铜鼎等古玩,常常被移到桌子边上,几乎就要掉在地上摔坏。李太史怀疑是仆人所为,怒斥他们。仆人们都喊冤枉,但又说不清缘由。于是,他们把屋门紧锁,但第二天开门一看,还是老样子。他们这才知道是有什么东西在作怪,于是暗暗地观察。
一天晚上,满屋突然通亮,仆人们以为进来强盗了。两个仆人靠近一看,只见一只狐狸睡在箱子上,眼睛的亮光晶莹四射。仆人们一拥而上将狐狸捉住。狐狸又撕又咬,试图逃脱,仆人死死抓住,把它捆得紧紧的,提起来一看,四条腿好像没有骨头,用手一摇,就像四条垂着的带子。
李太史可怜狐狸有灵性,不忍心杀它,便把它罩在一只柳条筐下。狐狸逃不出来,顶着柳条筐乱跑。李太史一条条数落着它的罪过,然后就把它放走了。从此,怪事再也没有发生。
文言缩文:
陵县李太史家,每见瓶鼎古玩之物,移到案边,几乎坠地。太史百思不得其解。于是,紧锁屋门,一观其异。天明视之,依然如故。于是,心知其异。布置家人,暗中监视。
一夕,光明满室。两仆人近窥,则一狐睡箱上,两眸出光,晶莹四射。恐其遁,急入捉之。狐啮腕肉欲脱,仆持益坚,因共缚。举视,则四足若无骨,随手摇摇若垂带焉。
李太史念其通灵,不忍杀,覆以柳器。狐不能出,顶筐而走。乃数其罪而放之,怪遂绝。
海纳百川心广大
物出千奇难尽知
白话缩文:
东海有一种蛤蚌,饥饿的时候就会浮到海岸边,把两扇壳张开,里面便有只小蟹爬出来,身上有根红线牵着。因此,小蟹只能在与蛤蚌相距几尺远的范围内捕食,等它吃饱后回到壳中,蛤蚌的两扇壳才合拢起来。假若有人将那根红线弄断,蛤蚌与小蟹便会一起死去。这真是一种超出常理的奇特现象。
文言缩文:
东海有蛤,饥时浮岸边。两壳开张,中有小蟹出。红线系之,离壳数尺。猎食既饱,乃归,壳始合。或潜断其线,则两物皆死。亦物理之奇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一秒千伤中单皎月,LOL秒人变得很容易
自然界存在的东西(自然界存在的东西有什么)